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帶好每位學生

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帶好每位學生

訓導主任:黃學堂

政府實施延長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政府實施延長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讓國人有機會接受國小六年和

民國五十七年國中三年的教育不僅滿足了國人接受教育的渴望

促進了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國民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全民性

的教育也是一種強迫性的教育。因此特別強調「有教無類」和「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亦即每一國家無不寄望落實「有教無類」的

精神來培養國民的「共同性」精神內涵同時也希望經由「因材

施教」的理念實施來適應國民的「差異性」潛能開展。




因材施教

過去國人受「科舉制度」士大夫觀念影響對國民義務教育的推

較堅持「有教無類」理念而忽略了「因材施教」的落實。亞里

斯多德曾說「給相同的人不同的東西固然是不公平但是給不同

的人相同的東西同樣也是不公平。」以過去國民中學教學內容仍然

偏重於智育養成升學為主的課程忽略了德、智、體、群、美的人

格培養。這種以升學為導向聯考引導教學的偏失現象疏忽了部份

智育學習低落學生的照顧與輔導。




帶好每位學生

有鑑於此李遠哲院長於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行政院教育改革審

議委員會提出了「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在此報告書中提出對教

育改革五點訴求「教育鬆綁、好每位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

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基於好每位學生落實因材施教、


適性教育之理想。教育部郭為藩部長上任以來即積極的冀望結合社

會技術訓練機構、國民中學及其他資源提供無升學意願、不具學術

傾向與志願就業之學生另一條發展的途徑。




帶好每位學生

本校基於帶好每位學生提供更優質學習環境注重德、智、體、

群、美的人格均衡培養。從學習過程潛移默化提升學生心靈並將藝

術與人文內容融入學習課程從一年級新生入學開始提供陶藝、美術

創作課程更將各項社團活動帶領到課程中從直笛隊到跆拳道、田

徑隊、童軍團等等更屢獲佳績獲得全校師生喝采。提供不同性向


專長同學學習與發揮空間建立自己信心培養興趣。